一般情況下,打開的雞蛋蛋黃一般是完整的,但是有時候雞蛋蛋黃卻是散的。那么,雞蛋散黃是怎么一回事呢?散黃的雞蛋還能吃嗎?吃了散黃的雞蛋會怎么樣呢?
雞蛋散黃的原因
第一,在運輸過程中雞蛋受到激烈震蕩引起蛋黃膜破裂,從而造成散黃現(xiàn)象。這樣的雞蛋營養(yǎng)價值基本不變。
第二,雞蛋在存放的過程中,蛋白稀化后,水分向蛋黃慢慢滲透,蛋黃體積膨脹到撐破蛋黃膜時,也會發(fā)生散黃現(xiàn)象。
第三,受過精的雞蛋經過一段時間孵化,蛋黃也會發(fā)散。第四,細菌、霉菌通過蛋殼氣孔侵入雞蛋內部,也會造成雞蛋散黃。
據(jù)介紹,前三種原因導致的散黃蛋可以繼續(xù)食用,而由細菌、霉菌引起的散黃蛋則可能帶來食品安全風險。具體判斷方法是,在發(fā)現(xiàn)蛋散黃后應先聞一聞其是否有異味,如果沒有異味,經高溫烹調后還可食用。建議用煎炒方式,因為這樣烹調對散黃現(xiàn)象有掩蓋作用,煮著或蒸著吃口感變化會較明顯。雞蛋若已變臭則說明細菌已在蛋體內繁殖,就不能食用了。
如何挑選新鮮蛋黃
1、將鮮蛋打開,將其內容物置于玻璃平皿或瓷碟上,觀察蛋黃與蛋清的顏色、稠度、性狀,有無血液,胚胎是否發(fā)育,有無異味等。
2、良質鮮蛋,蛋黃、蛋清色澤分明,無異常顏色,蛋黃呈圓形凸起而完整,并帶有韌性;蛋清濃厚、稀稠分明,系帶粗白而有韌性,并緊貼蛋黃的兩端。
3、次質鮮蛋顏色正常,蛋黃部有圓形或網狀血紅色;蛋清顏色發(fā)綠,其他部分正常?;虻包S顏色變淺,色澤分布不均勻,有較大的環(huán)狀或網狀血紅色;蛋殼內壁有黃中帶黑的粘痕或霉點;蛋清與蛋黃混雜。劣質鮮蛋蛋內液態(tài)流體呈灰黃色、灰綠色或暗黃色,內雜有黑色霉斑,蛋黃擴大、扁平,蛋黃膜增厚發(fā)白,蛋黃中呈現(xiàn)大血環(huán),環(huán)中或周圍可見少許血絲,蛋清變得稀薄,蛋殼內壁有蛋黃的粘連痕跡,蛋清與蛋黃相混雜(但無異味);蛋內有小的蟲體。或蛋清和蛋黃全部變得稀薄渾濁;蛋膜和蛋液中都有霉斑或蛋清呈膠凍樣霉變;胚胎形成長大。?
注意事項
正常食用蛋黃不會導致膽固醇超標:因為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釋放出膽堿,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酰膽堿,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其實,每個人都是需要膽固醇的。只有當你每天攝入的膽固醇過量形成高膽固醇血癥時,它才會危害你的健康。事實上,“適量攝取”才是關鍵。任何營養(yǎng)成分,只要你攝入過量,就會對你造成危害;攝入不足,同樣會對你造成危害。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