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 > 看病

乳糖不耐受癥狀 不能喝牛奶了嗎

時間:2018-11-08 14:42:51 編輯:本站整理 285

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乳糖不耐受這個詞語,就是形容人對乳制品不消化或者有特殊反應的一種疾病,那么乳糖不耐受是有哪些癥狀呢,怎么看自己是否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就不能食用乳制品了嗎,小編給你們科普一下。

乳糖不耐受癥狀?

乳糖不耐癥的主要表現(xiàn)為一些胃腸道癥狀,有腹部緊張、腸鳴、腹痛、排氣和腹瀉等癥狀。如出現(xiàn)這些癥狀都是乳糖不耐受癥的表現(xiàn)之一,但患有乳糖不耐的個體癥狀差異很大,而嚴重的乳糖不耐受多于攝入一定量乳糖后30min至數(shù)小時內發(fā)生。乳制品雖然有很豐富的營養(yǎng),但并非適合每個人,對于乳糖不耐受的人來說,乳制品可能會帶來不適反應。一般來說,乳糖不耐癥對嬰幼兒影響較大,并會同時伴有尿布疹、嘔吐、生長發(fā)育遲緩等,成人有時伴惡心反應。不耐受癥狀的多少和嚴重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小腸內乳糖酶活性、攝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時攝入其它類食品等。

如果寶寶患乳糖不耐受,可能會在喝母乳或吃其他乳制品(例如開始吃輔食后吃的奶酪或酸奶)之后30分鐘至兩小時之間出現(xiàn)腹瀉、腹部痙攣、腹脹或放屁等現(xiàn)象。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在1歲之前不應該喝鮮牛奶。

乳糖不耐受的檢測方法:

1、臨床診斷,醫(yī)生根據患者腹痛、腹脹、腹瀉等癥狀,確定其是否耐受乳糖。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能發(fā)現(xiàn)隱性乳糖不耐受者。

2、在飲用牛奶后做“呼氫試驗”。這種做法需要特殊儀器,如受試者有吸煙史或蔗糖不耐受癥,測試結果會不準確。

3、在飲用牛奶后,測試尿液中半乳糖的濃度,這是目前國外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更為簡便、經濟、可靠。伊利在本次活動中選用的即為此種檢測方法。

乳糖不耐受癥狀 不能喝牛奶了嗎

乳制品可以這樣吃

1、牛奶面點混合吃

“牛奶面點”是用牛奶和面,然后采用蒸、炸、烘等不同方式制成各種面食,如牛奶饅頭、牛奶麻花、牛奶面包,這些面點松軟可口,營養(yǎng)豐富,是早餐的必配之品。

2、喝酸奶

酸奶是加入一定乳酸菌后經過發(fā)酵而生成的。發(fā)酵過程使原奶中的20%~30%的乳糖分解成了乳酸,蛋白質和脂肪分解成了小的組分,鈣、鐵、鋅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也從大的分子中解離出來,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酸奶對飲用牛奶后常常有腹脹、腹鳴甚至腹瀉的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最為適宜。

3、加一片乳糖酶或含乳酶的奶粉

發(fā)生乳糖不耐受是由于體內缺少乳糖酶所引起,如果喝奶時吃一片乳糖酶,就能預防不舒服的癥狀。因為,外援性的乳糖酶也可以提高乳糖的消化和吸收。目前,市場上有含乳糖酶的奶粉了,可以給孩子試一試。

乳糖不耐受癥狀 不能喝牛奶了嗎

牛奶過敏和乳糖不耐受的區(qū)別

1、牛奶蛋白過敏

病因:由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牛奶蛋白的過度反應引起

皮膚:濕疹、干燥、瘙癢、蕁麻疹

腸胃道: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大便可能帶血絲

呼吸道:喘息、咳嗽等

2、乳糖不耐受

病因:由于人體消化系統(tǒng)對攝入的乳糖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所造成

皮膚:無

胃腸道:腹瀉次數(shù)較多,屁多且會帶出少量糞便,黃色、青綠色、呈稀糊狀、蛋花樣、有奶塊、泡沫狀

乳糖不耐受癥狀 不能喝牛奶了嗎

替代食品的選擇及注意事項

1、無乳糖配方奶或鮮牛奶在嬰兒配方奶的成分中以麥芽糖或葡聚糖類替代乳糖的無乳糖配方奶粉,其中蛋白質、脂肪和其他成分仍保留配方奶成分。無乳糖鮮牛奶是在飲用前加乳糖酶于鮮牛奶中,將鮮牛奶中的乳糖消化分解,然后飲用。

2、豆乳以黃豆為基礎經特殊制造的配方奶稱黃豆配方奶,黃豆不含乳糖,蛋白質以黃豆蛋白為主,另加甲硫胺酸和?;撬?。這種配方豆奶雖與未經特殊制造的豆?jié){和黃豆粉不同,較適合嬰兒的生長發(fā)育,但也不宜長期服用。

3、谷類或麥類食品滿3個月后的患兒可添加谷類或麥類食品,對腹瀉不很重者多能見效。

4、酸乳在新鮮牛奶中加乳酸菌發(fā)酵制成的酸乳,部分乳糖已分解成乳酸,成為少乳糖制品。酸乳應保存在0~10℃環(huán)境中,且不宜超過14天,飲時不必加熱,但對不習慣冷飲的患兒可稍加溫。未變質的酸乳不應有氣泡和酵母味,表面不應出現(xiàn)霉菌或霉斑。另有乳酸桿菌奶粉,加水沖成牛奶后,放置在溫水(40℃)中4~6小時即成為酸乳。

5H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二維碼

網站簡介|網絡營銷|法律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3
提示: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本網站敬告網民: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所有文章來自互聯(lián)網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lián)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